我要在上海成立一个船代,请问应该怎么办?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每设立一个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分支机构,应当增加注册资本50万元。如果企业注册资本已超过最低限额,超过部分,可作为设立分支机构的增加资本。
同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国际海洋运输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中指出,放开船代、货代,允许多家经营,鼓励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凡遇符合开业条件、合法经营的企业(包括取得企业营业执照的外商在华分支机构),经批准均可从事货代、船代业务。
.船舶委托方代理费按下述四种计算方法兼收:(1)按船舶吨位或马力计收:船舶每登记净吨(拖轮每马力)0.80元,进出口各收一次,不足500吨,按500吨计收。科研船、工程船(包括钻井平台)及其辅助船舶,除进出口各收一次外,进口一个月以后,每月加收1000元。
船代公司在取得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证后还需要去哪些部门备案?各个...
港务局引航站备案,如果有申请供船业务还必须申请港口服务业经营许可证。海事局申请、边检站申请备案;手续简单点,就是营业执照,公司简介说明,报告什么的,具体视各部门的规定。检疫局备案,要求同上,如果开展供船业务,必须申请卫生许可证,手续麻烦,还有体系建设。
物流公司拥有外经贸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批准证书》;外代公司拥有交通部颁发的《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和外经贸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批准证书》等。
国际航行船舶、国际航行船舶负责人在海关办理备案的,应当提交《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备案表》、《运输工具负责人备案表》,并同时提交备案表随附单证栏中列明的材料。
因为代理可以用自己名义,向船公司订舱,同时,在卸货港,寻找国内子公司/合作公司,指定为收货人,这样做对代理企业的好处是,可以保护实际收发货厂的信息,船公司/船代看不到实际收发货人。同时,代理企业签发货代提单给真实收发货人,所谓的HBL (HOUSE BILL)。
外轮供应是要备案的。外轮是国内到国外的大型船舶,远洋运输供应公司就是给。远洋航行船舶到停靠的口岸进行,生活,燃油等船用必备的物资公司。外轮供应公司,可能还要包括运输的方式,但要依情况而定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特色。
企业主体需为物流或货代类企业(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企业实际经营地址与注册地址需保持一致; 企业经营范围需包含“无船承运”或“无船承运业务”项目。企业在备案时需要提供营业执照、企业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公司联系人信息以及其他补充材料。
船务代理:主要包括船舶进出港业务,请问需要什么证书?证书怎么拿?
1、船务代理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有四个方面即:船舶进出港业务、货运业务、供应业务和其它服务性业务。船务代理指接受承运人的委托,代办与船舶有关的一切业务的人,主要业务有船舶进出港,货运,供应及其它服务性工作等。
2、船务代理业务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船舶进出港业务、货运业务、船舶供应和船舶服务方面等业务以及其他服务性业务等。船务代理关系根据委托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航运代理(agentontripbasis)和长期代理(agentonlong-termbasis)两种。
3、大连海事大学出版没有船代实务的书,也没有船代英语的书 船代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也编不出什么书来,所以市场上也看不到 有一本书叫《国际航运代理理论与实务》(作者孙家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注意:是航运代理不是船务代理,我看过,内容空洞,乱而杂,基本和船代业务不沾边,更像是货代的书。
4、一般须要聘请船务文员的公司大多数为出入口贸易公司,船公司或者称为 `forwarder 的代办公司。 船务文员要可靠 在香港运作了20多年的澳港货柜码头有限公司主要为不同的贸易公司运送往来港澳之间的货物,其公司负责人李小姐表示,公司内聘有数个船务文员,负责公司运作的重要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
第一条:规定了目标,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以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承运人及其代理人的权益。第二条: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内水路运输服务及相关活动。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水路运输服务行为,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承运人及其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水运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国内水路运输提供水路运输服务及相关业务的活动。
为确保水路运输的有序管理,提升运输效率,本条例应运而生。它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内的所有水路运输活动,无论是营业性还是非营业性服务。
这部法规详尽地分为六个部分:总则、水路运输经营者、水路运输经营活动、水路运输辅助业务、法律责任以及附则,总共包含46条详细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这部条例开始实施,以替代1987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旧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