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保护长江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2、在长江水域防治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在《管理规定》第六章。当发生污染事故时,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个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港航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对严重污染者,有权强制清除,费用由责任方承担。造成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3、为确保长江水域免受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的污染,保护这一重要水体的环境,本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制定而成。
4、为确保长江水域免受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的污染,管理规定在第三章专门针对沿岸固体废物污染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首先,根据第十二条,沿岸严禁设立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场点,包括现有的,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关闭。在关闭前,地方政府需积极寻找替代的垃圾处理设施,以确保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5、第五章 特别规定中,长江沿岸的港航监督部门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负有重要的职责。他们需确保港口船舶垃圾接收单位与城市环卫部门之间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以及时且妥善地处理船舶垃圾,防止污染长江水域。在船舶日常操作中,第二十一条强调了清洁标准。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施行的?
1、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是2009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号公布施行的,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
2、《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经2009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9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号公布。
3、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并废止了1983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新旧两个条例有很多差别,所体现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
4、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船舶在排放污染物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第十五条指出,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如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有毒有害物质污水和废气,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条约以及标准的要求。
5、《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二章详细规定了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措施。首先,第十条强调,船舶的结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制定的防治污染技术规范及国际条约的要求,以确保其环保性能。船舶需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获取必要的防治污染证书和文书。
6、海事管理机构在条例框架下,负责具体监督和管理船舶污染的防治工作。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门需组织编制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需根据国务院规划及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能力建设规划。
水污染防治的释义
1、水污染防治涉及对水体质量的保护,由于外部物质的介入,可能导致水体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的正常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造成水质恶化。其核心在于预防和治理这一问题。
2、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规定了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释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丛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释义》旨在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条款,内容涵盖了法律的宗旨和条款的准确解释。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释义目录详细阐述了水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规范和管理体系。该法分为两大部分:释义与附录。
5、法律分析: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